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14-05-06 发布人:管理员
坚持问题导向 主攻薄弱环节
推动机关各项工作上质量、上水平
刘宗林
(根据录音整理)
今天的会议涉及到机关党的建设、党风廉政建设、干部人事管理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、老干部工作,公共机构节能,把这六项工作集中起来一起部署,是前些年形成的一个好传统,要继续发扬。分管的几个领导,分别就这几项工作作了安排,我都表示赞同,请各单位认真抓好落实。
刚才,厅机关各处室、厅属各单位,向厅党组递交了党风廉政建设、综合治理、安全生产三个责任状,这是一种庄重的承诺,也是一份严肃的契约,希望各单位按照这三个“红本本”上的权力、责任、义务以及奖罚要求,认真抓好落实,希望在年终兑现契约的时候,各单位都能受到表彰奖励,当然,完成不好的要受到处罚。
借今天会议机会,我对有关工作谈一点看法。我讲的主题是:坚持问题导向,主攻薄弱环节,推动机关各项工作上质量、上水平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央和省委的文件中、主流媒体的报道中,有两个词出现的频率相当高,这就是“问题导向、底线思维”,我感到这八个字既是一种工作方法,又是一种思想方法,更是一种执政风格。我厅的工作同样要按照“问题导向、底线思维”的思路去研究、去部署、去推进。今后的工作要加大回顾总结、发现问题、寻找薄弱环节的份量和力度。按照这个思路,结合今天部署研究的六项工作,我讲四点意见。
一、机关党建要在引领风尚、凝心聚力上着力使劲
厅党组在研究机关党建工作时,我提出了四句话的目标要求,即“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、引领风尚、凝心聚力”。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是所有的单位机关党的工作都要强调的,是机关党建的普遍性任务。引领风尚和凝心聚力,有我们农业厅自己的特点,有我们自己的目标和要求,也是我们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。最近机关党委提出来,得到了厅党组认可的,就是今年要创建省级文明单位,这个任务很艰巨,要求很高。创建省级文明单位,按照省直机关工委要求,有一系列目标体系,根据农业厅的实际,我认为,目标有四条,就是风清气正,规范有序,昂扬向上,包容和谐。其中风清气正,规范有序主要是对单位而言,昂扬向上,包容和谐主要是对干部职工而言。一是风清气正。文明单位,必定是一个风清气正的单位。什么是风?有党风、会风、民风、学风,作风等;什么是气?有正气、骨气,志气、节气、人气等,风清气正是衡量一个单位政治质量的重要标准,是一个单位的道德要求。风清气正要求我们讲道德、重操守、顾大局、淡名利,讲友爱、重团结、严纪律、不谋私。二是规范有序。规范有序就是杂而有章、忙而不乱、秩序井然,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,做什么,怎么做,做到什么目标,谁来做等一系列问题,机关的干部职工都应该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三是昂扬向上。就是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,有一种不怕苦、不畏难的精神,不是死气沉沉、不是灰头土脸。四是包容和谐。在人际关系上,要做到包容和谐,人与人交往,坦坦荡荡,不担心台面握手、台下绊脚的事,不用为遣词造句、声调高低权衡掂量,要轻松愉悦。文明单位这四条标准的形成,靠我们机关党的工作的有序有力推进,靠通过机关党的工作,来树正气、治歪风,靠机关党的工作调动大家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。
我来农业厅工作快一周年,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,大家从多角度来观察我、分析我、评判我,我也从多角度、全方位在熟悉了解在座的各位以及系统的干部职工。当然,得到的结论是,农业厅的队伍是一支很好的队伍,干部朴实、忠诚、肯干,专业素质很高,但是在肯定总体和主流的同时,也要看到在机关文明创建上、在风尚上、在凝心聚力上还有差距。比如,在省直机关存在的懒、散、慵的问题,在农业厅系统、在少数人的身上同样存在,精神状态不好、工作热情不高的现象仍然存在。怎样进一步振奋精神?需要通过机关党建工作来引领、来凝聚,如何引领?如何凝聚?不外乎是三种。一是用活动来引导。组织健康的、有益的、向上的,能够激励人、吸引人、鼓舞人的一些活动,不仅仅要开展蓝球比赛、登山比赛,更重要的是组织一些诸如“做农业人,干农业事、解农业难”的活动、机关文化讲堂、“农业人”的评选等活动,通过活动凝聚正能量、释放正能量,把大家的精力、兴趣、爱好、聚焦点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。二是用政策来激励。在机关内部形成一个争一流、创先进的氛围,研究相关的政策措施,激励干事业的人,激励敢担当的人,激励当先进的人,不是干好干坏一个样,干与不干一个样,干的不如看的,看的不如捣乱的。三是用制度来规范。要制定一些约束性的制度,告诉大家,哪些事情不能做,做了会怎样,并对做了的个别典型事例敢于较真,敢于碰硬,起到告诫、警示作用,用个案的处置,教育广大干部职工。
二、反腐倡廉要在畅通政令、端正作风上着力使劲
今年以及今后的反腐倡廉工作,除了按照省委、省政府的部署,抓好工作落实外,结合我厅实际情况,还必须在畅通政令、端正作风上下功夫、出特色。我这么讲,并不是不重视案件的查处,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,有案必查、有错必纠。
能不能做到政令畅通,厅党组的决定、意图能不能贯彻到底,不出现肠梗阻,不出现最后“一公里”的堵塞,既是反腐倡廉的要求,更是推进工作的要求。在这方面,总体上绝大多数同志是做得好的,但按照“问题导向”要求,有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,有必要提醒和提示。一是厅党组的重大工作部署,在有的时候,在极少数同志身上,还存在着听不进、推不动、做不好的情况。所谓听不进,就是会议决定、领导交办的某些工作,听不进去,既不入耳,也未入心,过十天半个月问他,记不得了!有时甚至泥牛入海无消息;推不动,就是接受的任务协调不好,落实不了;做不好,就是完成任务的质量不高,草率应对。二是某些基本的行政程序,少数同志遵守不好,需要普及常识。什么常识呢?就是行政运行程序的常识,比如,党组织是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决策原则,行政运行,是遵循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。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行政首长负责制规则,在运行过程中,作为领导者,首先要广泛调查研究,掌握第一手资料,其次是充分发扬民主,听取不同意见,在此基础上,进行科学决策,这是对决策者的要求。决策一经形成,任务一经交办,在执行过程中,就是下级服从上级,个人服从组织。这一常识在实际工作中未必都能做到,未必都能做好。比如,就某一个问题,党组做出决策后,仍然在你按你的规则定,我按我的套路搞,决策事项执行得面目全非。当然,如果认为决策需要完善,有责任也有义务提出修订完善的建议。有些工作,从你单一的部门来看,需要那么做,但是从全厅总体来考虑,需要这么做,最终的决策形成以后,就必须严格执行,如果执行出现了偏差,还可以纠偏,如果决策带来了负面结果,由决策人来承担,但是,决策做出以后,不允许我搞我的,你定你的!
从端正作风来看,经过八九个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,一些过去长期存在的、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,有的得到了根本整治,有的有了很大程度好转。但是,作风建设具有长期性、反复性,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,有些问题在集中活动中解决了,碰到适宜的气候土壤环境,又会死灰复燃,故态萌复。比如,“吃”的问题,共产党执政60多年,不知道做了多少规定,效果一直不好,直到中央八项规定以后,才算得到了较好解决,能不能持之以恒,全社会还在拭目以待。那么,我们对端正风气的问题,不要评价太高,还任重道远,不仅在思想上要警钟长鸣,在工作上更要长抓不懈。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讲话里,我就讲“四不”的问题在我们少数同志身上还存在:一是政治敏锐性不强。对一些禁止性规定反映迟钝、行动迟缓。党的十八大以后,中央和省委制定了一系列禁止性规定,架设了一道道“高压线”,而且“高压线”要带电运行,编织了一个个笼子,力图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,这些规定是刚性的,碰不得的,但是,有的同志还存在反映迟钝、行动迟缓的情况,执行得不主动、不自觉、不到位。二是改革创新意识不足。习惯于过去是怎么做的,不研究现在应该怎么做,缺乏改革创新精神。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,国内外反响十分强烈。新一轮改革,按照总书记说的,肉吃完了,剩下的都是骨头,改革要涉深水区,要涉及既有利益关系的调整,“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要难得多”。今后工作中,更多要思考的是,现在应该怎么做,未来应该怎么做,既要传承过去的一些好的经验、好的办法、好的思路,更要不断研究新办法,推进工作的创新和发展。三是工作标准不高。满足于过得去,不追求过得硬,工作标准不高,效率不高,精品类成果不多。四是全局观念不强,缺乏一盘棋的思想。这“四不”问题,务必引起我们的警觉,要及时打招呼、踩刹车,如果让它继续蔓延、扩展,其中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影响全局,制约发展。
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相关规定,纪检监察部门列席党组、党委会议,一方面监督党组(党委)的决策是不是符合程序、符合政策、符合法律;另一方面,党组(党委)决策后,要通过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,确保贯彻落实;纪检组监察部门要对党组(党委)的决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,要建立反馈制度,比如,每季度反馈一次,哪个部门负责落实的,落实情况怎么样,落实不好的原因是什么,向党组报告,在系统内通报。
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,领导干部在反腐倡廉上要率先垂范。这个问题我逢会必讲,因为太重要了。若干年前看过一个电影,叫做《一个都不能少》,我希望我们农业厅的干部队伍在党风廉政问题上一个都不能少。领导干部负责的面更宽一些,接触到的人、财、物更多一些,也就是说,出事的机率比一般的干部高一些,怎样做到警钟长鸣、防患未然?关键要在四个字上下功夫,即“两高两慎”。“两高”:第一“高”是要有高度的敏锐感,不麻木不仁,时刻保持高度警觉。第二“高”是要有高度的自觉。“内因是变化的根据,外因是变化的条件”,反腐倡廉关键是自律,他律的力量是有限的,到他律发生作用的时候往往悔之晚矣。“两慎”:第一是慎独。自己独处的时候、失去监督的时候,特别需要小心。东汉时期,有一个叫杨震的人,是个颇得称赞的清官,他从荆州刺史的任上调到另一个地方做官,赴任途中,有个他培养起来的县令叫王密,王密去拜访他,提了十斤金子作为礼物,一是感谢过去的提携,二是请老上司以后多加关照。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,说:“故人知君,君不知故人,何也?”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,便说:“幕夜无知者。”意思是说晚上又有谁能知道呢?杨震生气了,说:“天知、地知、你知、我知,怎说无知”?监督缺失的时候,特别要警惕自己,我们老家有一句话,叫做“夜路走多了,总有一次要碰到鬼”,这是慎独。第二是慎微,莫以善小而不为,莫以恶小而为之,不要认为事情不大就可以不加警觉,不要以为司空见惯就可以随波逐流。风起于青萍之末,大事都是小事演变而来的,哲学上有个质量互变规律,质的飞跃是量的积累。领导干部有了“两高”,高度的敏锐、高度的自觉,有了“两慎”,慎独、慎微,就会保证平安着陆。
三、人事工作要在树立导向、规范运作上着力使劲
人事工作很敏感,大家关注程度很高。人事工作很重要,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人去组织实施。用好了一个人,就是树了一面旗帜,立了一个灯塔,就会激励一批人;用错了一个人,就会伤一片人的心。我要强调的第一点,就是坚持正确用人导向。习总书记讲,用一贤人,则群贤毕至,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。我们经常讲,用人标准是什么,标准是德才兼备,我对德才兼备的理解,就要“靠得住、过得硬、信得过”三句话。所谓靠得住,是政治上靠得住,结合农业厅的实际,政治上靠得住的衡量标准,一是要讲大局,不要以小单位的局部利益破坏大单位的整体利益,当个人和集体、小集体和大集体的利益发生碰撞,发生摩擦时,能够顾全大局,牺牲放弃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;二是要敢担当,不怕矛盾,敢于面对困难,不当缩头乌龟,不回避,不绕道;三是要吃得苦,农业厅是一个大单位,有繁重的任务,要能做到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所谓过得硬,就是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,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要做得圆满,上面满意,下面满意。所谓信得过,就是在老百姓中要有口碑,要有公信力,要有声望。
我要强调的第二点,就是规范运作。在人的问题上要定规矩、定规则,用规则培养人、选拨人、管理人,在规则面前一视同仁,不能一个游戏规则对待一群人,另外一些人又用另一个不同的规则来规范。当然农业厅是一个大单位,干部结构比其他部门复杂一些,有一些规则不能够穷尽所有的人,有一些特殊的群体,要用一些特殊的规则来规范,但是拟定特殊的规则,也一定要用在这项工作启动之前,不能针对某个人“量体裁衣”。近年来,在人事工作上,省委及省委组织部下发了一系列文件,出台了一系列规定,大家都要认真学习,吃透精神,按照规定来执行。比如说,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,很多人担心,可以理解,也有很多人提到一些具体要求、建议,也能够理解,但是很多要求、建议,是和省委出台的规定相违背的,方向是相反的,那么这些建议提上去以后,不仅不能解决问题,还会影响单位的声誉,人家会说农业厅对政策的把握能力太低。因此,在机构改革上我给大家讲两句话,第一句话是,党组会使出浑身解数来为我们的团队争取更大利益;第二句话是,每一个同志都要具备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,改革就是利益关系的调整,机构改革可能有进进出出,有上上下下,大家要有能上能下的承受力,坦然面对。
在这里,我还要讲一下老干工作。第一,要增进感情。老人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,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,生老病死,人人都不能躲过,我们今天对老人好一点,明天我们的后人可能对我们好一点,这也是精神传承。《道德经》里有句话,叫做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,要像对待自己的老人一样对待别人的老人,象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对待人家的小孩,感情上一定要关心,“家有老胜过宝”,不能把老人当作负担,当成累赘。第二,要落实待遇。一个政治待遇,一个经济待遇,两个待遇都要落实好,凡是有文件规定的要落实到位,文件有幅度的就高不就低。哪怕我们在职的节省一点,困难一点,也要解决老同志的问题。
绩效管理是人事干部工作的重要方面,绩效管理现在是省委、省政府评价一个单位工作的主要办法和手段,尽管体系未必很完善,但目前就是按这个来评价的,这项工作请大家务必高度重视,各单位都要认真做好,一个环节出了问题,就会影响到全局。绩效管理评价由四个方面构成,其中机关建设是300分,去年我们是293,就是因为两件事分别被扣了5分和2分,被挤出了优秀行列,前一名比我们多0.17分被评为优秀。因此,我们对绩效评估一定要高度重视。
四、机关运转要在明晰责任、精细管理上着力使劲
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、安全生产工作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都属于机关运转的范围。我强调两点,一是要明晰责任。尤其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,责任要到岗位,到人头,建立追责机制,机关管理工作最忌讳的就是责任不明晰,某项工作放在张三的头上也行,放在李四的头上也行,结果往往是张三不管,李四也不管,贻误工作以后追责还落实不到人。所以,每项工作都要定位到人。二是要精细管理。机关工作,都是一些服务性的工作,包括机关后勤服务中心、机关各综合处室,其职能定位,是做好保障服务。作为综合部门,是为专业部门服务,为农民服务,为基层服务,为省委、省政府的决策服务,一定要定好位。机关后勤是提供保障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好一点,大家的积极性就高。后勤工作比较难做,第一是众口难调,各有各的需求,各有各的习惯;第二是众怒难犯,事情虽小但牵动面大,做不到位就会引起大家不满。因此,后勤工作一定要在精细管理上做文章,细节决定成败,细节决定质量,小洞不补,大洞受苦,在机关运转上,在职责定位上、在精细管理上希望大家多研究办法,多采取措施。
(本文为2014年3月7日,湖南省农业厅党组书记、厅长刘宗林在厅系统党风廉政建设、机关党建、组织人事、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、老干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,根据录音整理)